4月9日(一)顧玉玲演講,講題:自己縮小了,承載的空間就大了

講者:顧玉玲
題目:自己縮小了,承載的空間就大了
日期:107/04/09(一)
時間:10:00-12:00
地點:人院國際會議廳

【顧玉玲簡介】

顧玉玲(1967年——)出生於嘉義市,18歲移居台北,至今。她畢業於嘉義女中、輔仁大學英文系學士,國立交通大學社會與文化研究所碩士,現就讀國立台北藝術大學文化資產與藝術創新博士班。

顧玉玲大學時期,受到台灣解嚴左翼思潮的啟蒙,讓她對社會階級有了新的思考觀念。顧玉玲看到了白藍領階級的兩極化,經濟的貧富差距越來越大,藍領人士的權利保障受到了威脅。在「理論與實踐的辯證」訪談中,顧玉玲認為這些移工、移民有他們的能耐和能力,但社會階級卻經常讓他們有口難言、有志難伸,所以他們才身處弱勢。她認為「弱勢並不是他們的本質,弱勢是他們的處境」。為了改善這樣的處境,顧玉玲長期投入了工運和寫作的工作,希望藍領階級的聲音能夠被聽的見。她在協助弱勢受害者釐清問題同時也維護生而為人的基本尊嚴。

【顧玉玲著作】

1.《回家》:印刻出版2014年10月出版,ISBN 9789865823900

2.《我們:移動與勞動的生命記事》:印刻出版2008年10月出版,ISBN 9789866631221

3.《Our Stories: Migration and Labour in Taiwan》(翻譯:邱依虹/校訂:丁乃非、白瑞梅),2010,馬來西亞:SIRD

4.《自由的條件:從越傭殺人案看台灣家務移工處境》,國立交通大學社文所碩士論文,2010

【主編】

1.《拒絕被遺忘的聲音:RCA工殤口述史》,工傷協會、RCA員工關懷協會策劃,2013,台北:行人文化實驗室

2.《暫停之家─移工庇護中心的生活記錄》,張榮隆攝影,2010,台北:台灣國際勞工協會

3.《Homemade Stories and Poems》移工家庭手工詩文集,2007,台北:台灣國際勞工協會

4.《木棉的顏色:工殤顯影》,何經泰攝影,工傷協會策劃,2003,台北:大塊文化

5.《木棉花開了:工殤畫作集》,曹麗華等著,工傷協會策劃,2002,台北:工傷協會

6.《台灣工運》雜誌,女工團結生產線策劃,1993~1995,台北:ICLE

【得獎紀錄】

1.〈長途漫漫:台北捷運潛水夫症工人追縱紀實〉獲2016年星雲文學獎報導文學首獎。

2.〈一點六米寛的樓梯〉獲2016年梁實秋文學獎散文首獎。

3.〈聽見〉獲2016年林榮三文學獎散文三獎。

4.《回家》獲2015年台北國際書展非文學類最佳圖書、中國時報開卷十大好書、金鼎獎文學類最佳圖書。

5.《拒絕被遺忘的聲音:RCA工殤口述史》獲2014年金鼎獎最佳圖書及年度大獎、中國時報開卷十大好書。

6.《自由的條件:從越傭殺人案看台灣家務移工處境》獲2010年台灣族群關係研究論文獎優等獎。

7.《我們:移動與勞動的生命記事》獲2007年台北文學獎文學年金獎、2008年中國時報開卷十大好書、2008年亞洲週刊華人十大好書、2009年桃園年度之書。

8.〈烈女〉獲2007年第一屆懷恩文學獎評審獎。

9.〈逃〉獲2006年第二十八屆時報文學獎報導文學首獎。

【專欄與專訪】
https://www.ettoday.net/feature/profile_014/343?t=%E9%A1%A7%E7%8E%89%E7%8E%B2%E5%B0%88%E6%AC%84

「理論與實踐的辯證」專訪:http://www.taiwanhrj.org/interview/203

【相關影片】
【愛悅讀】20150818 – 回家—顧玉玲

008開卷好書獎 – 顧玉玲《我們-移動與勞動的生命記事》獲開卷十大好書

【青春愛讀書】20170603 – 回家 – 顧玉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