學士班論文發表會
第二十二屆大學生論文發表會
作者 | 篇名 |
陳潔霓 | 論滇緬荒原中的民族性及自我探尋:以九葉詩人穆旦及杜運燮為例 |
尤品翰 | 徐則臣的「北上」之路 |
許嘉玲 | 入冥與重生——論唐前志怪的男鬼形象 |
賴昀磊 | 大清水泊的俠蹤盜影——從陸士諤《新水滸》的「盜」探究其時之司法觀念 |
第二十一屆大學生論文發表會
作者 | 篇名 |
邱瑜莉 | 明清豔情小說研究:以《如意君傳》、《濃情快史》為例 |
黃慧君 | 陳維崧詠花詞研究 |
黃珮瑄 | 清初理學的發展──應撝謙《性理大中》研究 |
第二十屆大學生論文發表會
作者 | 篇名 |
陳鼎崴 | 杜甫詩詮釋新思考──以宇文所安《The Poetry of Du Fu》卷一為例 |
蘇瑾珮 | 《最新女界鬼域記》的鬼域書寫──試論晚清時期厭女現象 |
林柔辰 | 宣鼎人性觀與《夜雨秋燈錄》的疾病世界 |
第十九屆大學生論文發表會
作者 | 篇名 |
王以強 | 《近代俠義英雄傳》研究 |
陳鼎崴 | 李伯元詩作及短文的藝術特質 |
謝玉婷 | 論晚明的茶文化研究──以文人品茶為核心 |
劉襄農 | 從晚清小說《仙俠五花劍》看晚清俠客形象與任俠精神從唐傳奇中的轉變 |
第十八屆大學生論文發表會
作者 | 篇名 |
陳禹心 | 檇李煙水散人《合浦珠》研究 |
王千怡 | 唐代敦煌祭畜文,兼韓愈〈祭鱷魚文〉 |
張雅媛 | 《青鶴》雜誌廣告文化研究 |
吳佩宸 | 宗婉的自我映像書寫──以《夢湘樓詩稿》為例 |
第十七屆大學生論文發表會
作者 | 篇名 |
曾宜蘋 | 清末的上海圖景──以上海洋場竹枝詞觀之 |
梁歆婗 | 從《夷堅志》看宋代巫者的醫療方式 |
陳姵潔 | 《杜子春》中暴力情節與佛教教義的聯繫 |
林琬紫 | 明清療妒文學初探──以《醋葫蘆》為中心 |
郭芳慈 | 由《潛園琴餘草》論潛園主人林占梅先生的中年書寫 |
張卉芯 | 現代性探析──以《海上花列傳》為考察中心 |
李欣奕 | 論鹿橋《未央歌》中理想世界的建構 |
戴政權 | 晚清科幻小說科學觀的新舊交織──以荒江釣叟《月球殖民地小說》為例 |
第十六屆大學生論文發表會
作者 | 篇名 |
張 竫 | 〈簡化字的記號及其問題――以《通用規範漢字表》為考察對象〉 |
崔瑞琪 | 〈虛實之間――《御苑蘭馨記》人物形象研究〉 |
黃鐙毅 | 〈汪元量詩作意象與其創作「矛盾性」、「多重性」之研究〉 |
戴政權 | 〈晚清科幻小說中的烏托邦視域〉 |
第十四屆大學生論文發表會
作者 | 篇名 |
曹育愷 | 被建構的家國──試論《良友畫報》(1926~1928)的圖像與視覺 |
陳詠雯 | 從「小女兒」到《女兒》──論駱以軍作品中詩與小說的量子纏結 |
徐瑋智 | 《水滸傳》與《三國演義》忠義結構的比較 |
丁鈺玲 | 清末救亡思潮下的梁啟超女權意識 |
第十三屆大學生論文發表會
作者 | 篇名 |
黃欣喬 | 〈殺妻與殺夫─霍桑〈胎記〉和李昂《殺夫》之比較〉 |
謝佳穎 | 〈關漢卿兩部喜劇中的女子形象分析─以《救風塵》、《調風月》為例〉 |
蔡鎰陽 | 〈儒道關係的再討論─以起始問題重看《道德經》評論仁、義的語句〉 |
林修全 | 〈論《莊子》中殘畸之思考與價值〉 |
許琇雯 | 〈自歷代史志目錄觀察道家地位的轉變〉 |
第十二屆大學生論文發表會
作者 | 篇名 |
楊崇宏 | 《老子》與《莊子》中「道」一詞的差異 |
黃詩棨 | 漢代私人書信研究:以居延新簡為例 |
李龍泉 | 抱朴子中的五芝及服食 |
殷麗雅 | 殷墟花園莊東地甲骨之祭祀用牲性別現象考察──以牛、羊為例 |
侯慶瑜 | 《左傳》殺子事例初探 |
第十一屆大學生論文發表會
作者 | 篇名 |
李奇鴻 | 試從《醉畫圖》見廖燕之自我矛盾及其多重性格 |
劉靖瑋 | 論白蛇故事中水之意志幻化——以《警世通言.白娘子永鎮雷峰塔》及《雷峰塔奇傳》為例 |
林鴻瑞 | 臺灣閩南語合音詞詞彙化研究 |
王達甫 | 晚清士人對節烈女子的歷時形塑與觀看──以《吳絳雪年譜》等刊行作品為考察 |
第十屆大學生論文發表會
作者 | 篇名 |
王達甫 | 石湖春水如酒濃─以盧襄《石湖志略》中的遊湖建構為例 |
趙偉圻 | 貶謫.行旅-以祁韻士1751-1815至伊犁1805為例 |
廖紹凱 | 從「民俗」至「民族俗想」──以《民俗臺灣》為場域論池田敏雄的臺灣文化記憶與構築 |
廖堉汝 | 身處異地的故鄉情感─以老舍《駱駝祥子》為例 |
吳巧云 | 女性的悲歌─從異鄉奔向異鄉的蕭紅 |
李東龍 | 神話題材在小說中的運用─以王孝廉〈最後的箭〉為例 |
林子傑 | 《大學》四綱說 |
胡曄 | 缺失後的創建 尋覓後的蛻變─湯素蘭短篇童話解讀 |
林鴻瑞 | 臺灣閩南語正在進行中的語音變化研究:以大學生之聲母g丟失為對象 |
第九屆大學生論文發表會
作者 | 篇名 |
林沛潔 | 永作迦陵鳥──《喬影》對當代女性書寫之回應與反思 |
王達甫 | 晚清女性的自我建構與西學依違──以曾紀芬自述年譜為主要考察 |
趙悅伶 | 《左傳》夢之人物心理分析──以晉侯夢大厲為例 |
邱湘茵 | 妒花風雨便相催──論世情小說《醋葫蘆》 |
廖紹凱 | 凝視與空間話語──論淩淑華小說 |
第八屆大學生論文發表會
作者 | 篇名 |
范雅琇 | 《野叟曝言》的情慾書寫:清代社會環境對夏敬渠文學創作的影響 |
張瑜芸 | 晚清戲曲改良的現代性建構:以《二十世紀大舞臺》為例 |
李孟倫 | 國法與民情:試論《金台全傳》之惡與暴力 |
路恆 | 論梁、陳之際南人入北之文化認同—以庾信〈哀江南賦〉、顏之推〈觀我生賦〉為例 |
吳金龍 | 女性、科學及國家──晚清救國小說《女媧石》 |
陳芋彤 | 由「濟濟」一詞看「AA-」與「-AA」之語義變化 |
第七屆大學生論文發表會
作者 | 篇名 |
張純梅 | 晚清改良戲曲與現代性:以上海新舞台《黑籍冤魂》為例 |
陳雅君 | 袁枚女弟子之外—清代鮑之蕙及其姐妹的文學景觀 |
鍾文珊 | 元代言情話本《快嘴李翠蓮記》的女性意識 |
賴慧綺 | 探討《女仙外史》的性愛觀念 |
蔡書蓉 | 掌中世界:八0年代極短篇與台灣文學社會的變遷 |
邱彥儒 | 紙上花榜——以晚清《游戲報》為例 |
陳靖玟 | 苦盡甘來--杞憂子《苦學生》的教育救國意圖 |
第六屆大學生論文發表會
作者 | 篇名 |
曾鈺婷 | 圖文交織下的女星想像──以《良友畫報》為例 |
許若菱 | 文學與藥:佛教譬喻文學《百喻經》之現代詮釋 |
黃如君 | 青樓魅影:明末名妓王微之詩詞及其性別書寫 |
徐綉惠 | 宋詞中的影子 |
阮芸妍 | 參觀想像舞台的新通道──晚清的《點石齋畫報》 |
莊琮閔 | 廈門方言的平面音韻 |
張純梅 | 紙上舞臺─以晚清《圖畫日報》中的「世界新劇」為例 |
黃湘云 | 論歸有光與明中葉文學場域 |
第五屆大學生論文發表會
作者 | 篇名 |
徐綉惠 | 韓少功小說中的魔幻寫實 |
阮芸姸 | 虛實游移──客家山歌中的兩性互動研究 |
郭宛真 | 顛鸞倒鳳的迷思——李漁小說之男風研究 |
吳致良 | 尋找世紀末的桃花源──論《暗戀桃花源》與《桃花源記》中的對話 |
蔡書蓉 | 她方召喚──論顏艾琳詩中女性自我呈現 |
許若菱 | 吳趼人短篇小說研究──以《月月小說》為例 |